為求紓困政府目前提供的補助類型五花八門,其中包含「艱困企業員工薪資補助」、「自營作業者補貼」、「防疫急難紓困」、「關懷弱勢加發生活補助計畫」以及近日的擴大紓困包含無投保工作者、農漁民等,讓民眾無所適從。在相關措施上路之前,各界就一再提醒,應落實程序並確保紓困量能,但實際狀況背道而馳,進而造成第一線的服務人員及民眾怨聲載道。
公路總局目前提供的駕駛紓困方案可由駕駛自行申請,或是所屬業者公司(行號)、所屬計程車運輸合作社等計程車客運服務業代為申請,而同樣屬於現金補助的部分,勞動部則委由職業工會代為申請,目前公路總局為逐月發放,勞動部之補助方案為一次全額發放。雖說相關單位一再重申同性質補貼不得重複請領,然而依然有部份民眾重複請領。紓困為整體國家財政舉債協助民眾度過難關,然若重複請領的情況在第一時間無法阻隔此類事情發生,等同預算未花在妥適的位置上。再者,等現階段紓困業務處理完畢,接下來各部會尚需去查核是否有重複請領的狀況,等同於行政資源的浪費,後續追討又需要時間、人力其中尚包含興訟之累,增加行政單位的作業流程,這也是我們一再提醒的,不希望紓困最後衍生一堆不必要的作業程序。
公路總局共計編列36億元協助補發津貼,而截至上月30日目前已發出9億4000萬元,僅占總額的四分之一,相關補助剛上路時,公路總局要求各監理所達到一定的KPI值,但是這也造成第一線監所人員兩週未放假,而這也正是公路總局錯估行政量能的結果,整個紓困不僅僅是犧牲基層公務員的生活,卻只為了做美麗的數字圖表,而是實際協助整體國民度過難關。
另公路總局編列3億元預算,提供相關從業人員每人120小時的人才培訓課程,前些時日在院會質詢時部長也提過運輸業需求並無這麼大所以3億元是夠用的,但截至昨日相關預算已花費2.9億,尚有許多從業人員無法上到課程。當初補助公告為自109年2月21日起算6個月,但現在僅到5月初錢就花完了,等於先辦理先贏,顯有不公平的情況,此部份宜加檢討。